5月29日,甘肃~浙江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试验示范工程环评公示。
据悉,甘肃~浙江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试验示范工程已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主要满足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开发外送需要,送电浙江电网消纳。根据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印发文件《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t066(甘肃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电源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3〕42号),本项目配套电源总装机容量15200mw,其中煤电4000mw、4000mw、光伏7000mw、光热200mw,配套储能不低于2000mw、连续储能时长不低于2小时。
相比于常规直流,柔性直流可与弱电网或无源电网联系,可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独立快速控制,实现输电功率动态连续调节,具有运行方式灵活,对系统支撑能力强,不易发生换相失败等优点。
本项目送端换流站采用柔性直流技术路线,有利于缓解直流及近区新能源暂态过电压问题,改善西北电网长链式网架结构安全稳定水平,提升多直流接入情况下的送端换流站短路比;受端换流站采用柔性直流技术路线,有利于缓解受端多直流集中馈入情况下连续换相失败引起的安全稳定风险,避免同送同受直流换相失败对送、受端电网的冲击,同时通过低压限流控制措施可降低对受端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的影响。
送、受端均采用柔性输电技术,能够实现±800kv、输电容量8000mw的特高压柔性直流送电,可在送、受端多直流集中接入情况下探索实现大规模清洁能源跨区外送新模式,避免多回直流间相互影响,提升对系统的支撑能力,提升系统稳定特性,同时可引领高电压等级、大输送容量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革新,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送端±800kv甘肃换流站(以下简称“送端换流站”,含配套送端接地极和接地极线路工程、110kv换流站站外电源工程、10kv接地极电源工程);新建受端±800kv浙江换流站(以下简称“受端换流站”,含配套受端接地极和接地极线路工程、35kv换流站站外电源工程、10kv接地极电源工程);新建±800kv直流输电线路2370.1km(含白银黄河大跨越、芜湖长江大跨越);新建gil管廊工程(含北岸引接站、南岸引接站、35kv引接站电源工程、gil管廊、500kv搭接线路约8.0km);新建肥西-繁昌500kv线路长江大跨越过渡工程;配套直流改造和交流线路改造工程。
本项目直流工程起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送端换流站,止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受端换流站,途经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凉州区、古浪县,白银市景泰县、靖远县,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海原县,固原市西吉县、隆德县,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庄浪县,天水市秦安县、清水县、麦积区,陇南市两当县,陕西省宝鸡市凤县,汉中市留坝县、城固县、洋县、佛坪县,安康市石泉县、宁陕县,商洛市镇安县、山阳县、丹凤县、商南县,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淅川县、内乡县、邓州市、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信阳市平桥区、羊山新区、罗山县、息县、潢川县、商城县、固始县,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裕安区、金安区、舒城县,合肥市肥西县、庐江县、巢湖市,芜湖市无为市、繁昌区、南陵县、湾沚区,宣城市宣州区、宁国市,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富阳区,绍兴市诸暨市、柯桥区、上虞区。合计涉及6个省级行政区,19个地市级行政区,58个县(区)级行政区。
本项目动态投资总计3546134万元,计划于2027年7月建成投运。
工程主要是为了落实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保障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新能源电力可靠送出。
浙江电网是华东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电源总装机容量为130767mw(不含新型储能)。2023年浙江省全社会用电量为6192×10 8kwh,同比增长6.8%;全社会最大负荷为110220mw,同比增长1.7%。2025年浙江省全社会用电量和最大负荷预测将分别达到6660×108kwh和124300mw,“十四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6%和6%。电力平衡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现役、核准在建、纳规电源及已明确外部协议电力,2025年浙江电网存在一定电力缺口。本工程可缓解受端浙江电网的供电压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送、受端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能源“西电东送”整体电力流向,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光伏基地之一,将甘肃武威和金昌地区电力跨区输送至浙江电网,为实现大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促进武威和金昌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浙江省绿色能源消费占比,有利于浙江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可以减少受端燃煤消耗,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环保和低碳发展效益。